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何判刑

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可谓是利弊共存。众所周知,公民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而在这个网络时代如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是日益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那么有些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这类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罪该如何判刑?对此带来以下解答。

(一)如何界定“公民个人信息”范围

实践中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尚存争议,这次发布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刑法相关规定中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 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如何判刑

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此,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规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也属于“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入罪要件为“情节严重”。对于这里的“情节严重”,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释明确了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等十项认定标准。

目前,对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最大危害的,主要是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的内部人员泄露数据。如何严打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鬼”?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相关标准一半以上的,即可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司法解释明确,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危害程度、犯罪的违法所得数额以及被告人的前科情况、认罪悔罪态度等,依法判处罚金。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1倍以上5倍以下。

综上所述,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是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而关于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何判刑是有相关规定的。这种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牟利性,而实施该类犯罪的人主要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所以有必要进行严惩,以免再次犯罪。更多有关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

相关文章

  • 专科会计专业考会计教资难吗?
  • lof基金怎么投资?
  • 1800欧元等于多少日元?
  • 基金怎样能获得高收益?
  • 乐视手机亏损多少钱?
  • lpr利率怎么查询?
  • 慢创业的概念是什么?
  • 为什么社保卡无法挂失?
  • MSCI中国A股指数是啥?
  • 医保卡个人账户怎么算的?
  • 抵押车可以买吗?抵押车能不能买?怎么买才安全
  • 容积率如何计算公式 容积率的基本计算公式
  • 网上借钱哪家网贷最好? 这几条点评简单易付!
  • 贷款中期房怎么卖掉(适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 工商银行贷款提前还款具体流程
  • 农行哪个信用卡最好_比较农行信用卡优势
  • 最新个人所得税抵扣标准有哪些详细规定
  • 芝麻信用分五个等级,你在哪个等级?
  • 如何正确报警处理零零花贷款欺诈行为
  • 信用卡怎样办理比较方便初次信用卡办理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