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315观察|何以拯救被网贷“绑架”的年轻人?治理网贷消费乱象亟需监管持续发力

发生在小吴身上的事情并不是个例。近期,一组登上微博热搜的数据显示,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没有借钱,而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手机号就能借款、万元日息低至一瓶水、还不上可分期……”极具诱惑的夸大宣传正诱导年轻人打开过度借贷的“潘多拉魔盒”,令人警醒。

近段时间,银保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要求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虽然监管部门一再发布相关提示和要求,但部分互联网平台依然使出各种花招,诱导消费者分期付款或办理小额贷款。

千方百计“贷”给你

每到“双11”“618”等大促季,这些平台就会自动给用户临时提额。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的算法跟踪。不少互联网平台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分析用户在网上留下的搜索、消费、浏览记录等,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商业营销。

那么,有多少人在用这些平台借钱?据58金融发布的《2020上半年消费金融接纳度报告显示》,电商类产品在分期人群中的渗透率高达79%,这些产品,尤为受到“90后”“95后”以及“00后”用户的喜爱。花着“明天的钱”过日子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网贷“套路”多给生活埋下隐患

没钱租房子,可以用租金贷;没钱买手机,可以打白条;没钱做医美,可以分期付。曾经遥不可及的商品、服务变得唾手可得,一些年轻人贷款成瘾、超前消费,也给自己的生活埋下隐患。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统计,涉网贷纠纷案件的被 告近六成为35岁以下青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通报中披露,网贷案件被执行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30岁,不少是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

网络信贷良莠不齐,存在很大的消费风险。一些网贷平台,雁过拔毛、巧立名目,让借款人防不胜防。特别是,随着监管趋严,如今各个网贷平台套路越来越隐蔽,除了会员费、违约保险、旅游券,有的还以管理费、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种名义扣除借款人的费用。无需抵押担保、“万元日息2元起”,成为不少借钱广告的主打卖点,但实际年化利率一般在10%以上。

据统计, 360借条,度小满、微众银行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年利率在18%-24%之间,覆盖了大概2.4亿借款人,360金融、乐信、趣店等网贷平台的年利率则在24%-36%之间,覆盖了大约4.3亿借款人。这其中,缺乏金融防范意识和金融理财意识的年轻人占大多数。

金融创新需阳光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说明互联网金融不是国家金融监管的法外之地。

业内人士也认为,整顿借贷消费乱象,有待监管持续发力,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对于青年群体的客观消费需求,要进行正确引导。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金融机构在与平台合作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核,尤其对变相分期付等业务,从前期准入到中期推广销售需做出规范和提醒,监管部门应进行日常抽查,对未严格把关的金融机构加大处罚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认为,各平台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多头共债、坏账风险。建议平台发挥主体责任,加强审核,并将网贷平台全面纳入征信系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不要过度借贷;如确需贷款,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不要轻易在不了解的网络平台申请贷款。

总之,政府要负起监管职责,整顿网贷行业;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要坚守法律底线,不能借创新之名行高利贷之实。对于年轻人来讲,要远离网贷,远离虚伪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任何时候,精神富有都比物质富有更有价值。

相关文章

  • 2015年期货交易时间
  • 股指期货交易规则
  • 股指期货交易制度
  • 互联网金融概念股龙头股
  • 互联网金融概念券商股有哪些
  • 互联网金融股票龙头
  • 港口股票有哪些
  • 亚投行利好哪些股票
  • 亚投行概念股
  • 半年线怎么看
  • 虚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
  • 移动互联网股票有哪些,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 农民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详解农民养老保险缴纳流程)
  • 社保卡当银行卡使用好吗?社保卡当银行卡的弊端
  •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特点及优势政策支持【详细介绍】
  • 福利交通银行信用卡申请条件
  • 互联网怎么样贷款_网络贷款的优势与风险
  • 汇总污水处理概念股名单,A股污水处理概念上市公司(1&13)
  • 今日余额宝最新收益率查询(2021年9月24号)
  • 有20万怎么投资才能有比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