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银行买*有多大风险

很多消费者认为在银行买理财,是再安全不过的事情了,其实不然,银行理财还是有风险的,那么,银行买理财有多大风险?金投银行小编就来介绍下。

银行买理财有多大风险如下:

陷阱一: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用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撒手锏。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刻意夸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客户讲解时,也会口头保证预期收益。银行会在宣传中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令客户对收益产生心理预期,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亏损。

陷阱二: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据统计,有30%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把保险当成了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在银行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用户推销其代售的保险产品,用户在银行内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买了保险。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用户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认购书上,写的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如果被告知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已售完,而工作人员又推荐了另一款产品时,用户就需要小心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被销售人员“忽悠”,错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

陷阱三:延长募集期,导致收益缩水理财产品在发售时都会有募集期,时间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在募集期这一段时间里,用户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最多也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这在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例如某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6%,时间为30天,募集期为5天,如果用户在募集期的第一天就购买该产品,那么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6%×30&pide;35=5.14%,明显低于6%的预期收益率。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由于理财产品都有额度限制,不少用户为了抢额度,往往在产品募集的第一天就购买。而在募集期内,资金一般按照活期计算利息或者根本不计利息,这就会导致用户的收益被摊薄,所以用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要被名义上的高收益率所迷惑。

陷阱四:“霸王条款”赚取超额收益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有些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如,某些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8%,但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10%,那么多出的2%就归银行所有。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如果发生亏损,需要用户自己承担风险,但是产生的超额收益却归银行。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尽量远离这些带有“霸王条款”的产品。

陷阱五:避重就轻,信息披露不完整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收益,刻意淡化风险。产品说明中关于风险的表述有大量专业术语,普通用户很难看懂。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产品信息不完整、资金投资用途不明、收费项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是很多理财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投资前务必要看清事实,保持理性,谨慎投资。

以上是金投银行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银行买理财有多大风险”的问题,更多银行知识请关注金投银行!

关注手机金投银行(http://m.cngold.org/bank/),银行最新动态随时看。

相关文章

  • 信阳市初级会计证领取时间,地点学生怎么领2023?
  • 专科会计和物流管理的区别?
  • 上海失业拿生育金多少钱?
  • 交强险可退保吗现在?
  • 会计中级考几名合格能过?
  • 外汇的买入和卖出是啥意思呀?
  • 企业五险缴费基数不一样有影响吗?
  • 学会计的用什么电脑好呢?
  • 上海失业报销医疗费吗怎么报销?
  • 工具包会计分录怎么写?
  • 最近为什么基金疯狂下跌?
  • 蚂蚁金服配售基金值得买吗?为什么要发行这个基金?
  • 虚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
  • 中欧投资协定已完成谈判,中国又有大动作!
  • 世界城市gdp排名2022最新排名:东京紧随其后第二!
  • 淘宝贷款全介绍(从申请到放款,一步不漏)
  • 提前还房贷有什么利弊,提前还房贷的利与弊
  • 夫妻双方按揭贷款攻略(详解夫妻共同贷款的注意事项)
  • 为什么不建议存“大额存单”? 业内人士称:主要有“4个原因”
  • 什么是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下岗人员如何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