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农民工工资拖欠怎么办?

一、农民工工资拖欠怎么办?

1、向劳动向劳动部门投诉解决。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投诉的解决的优点是,一旦用人单位是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理通知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的压力下就可能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这样劳动者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解决拖欠的工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在处理拖欠工资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首先选择。但是,如果劳动者的请求复杂的,如涉及经济补偿、赔偿金等,需要具体认定的,则可能劳动行政部门也无法解决,需要进行劳动仲裁程序。

2、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比较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劳动投诉无法解决的,劳动者只能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纠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必须要先经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的,除一裁终局的裁决,单位不能起诉的外,其它裁决任何一方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通过仲裁解决时,劳动者有两个选择:

(1)如果单位经营稳定,劳动者也想继续在该单位上班的,可以仅请求拖欠的工资,保留劳动关系。

(2)如果单位经营状况欠佳,以后继续在该单位上班的,可能存在风险的,鉴于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系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项的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离职前的月平均工资计算。

3、申请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欠薪保障金。

本项不算是维权方式,但是在用人单位倒闭,实在发不出任何工资的,也可以申请该项保障金。

二、拖欠工资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拖欠工资属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为一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不管是农民工,还是其他类型的职员,在遇到单位拖欠自己工资情形时,如果想要采取仲裁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劳动报酬,最好是在知道单位拖欠工资后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的请求。仲裁之后争议依旧没有解决的,就可以向法院起诉。

相关文章

  • 投资新三板的私募产品有风险吗?
  • 会计科目如何写分录?
  • 同城理财会员怎么取消?
  • 如何利用管理会计做好决策的方法?
  • 学会计数学怎么补救学生问题?
  • 基金净值可以无限上升吗为什么?
  • gdp含金量是什么?
  • atm转账一天没到账什么原因?
  • 信贷咨询客服话术怎么说?
  • 统一股票涨停了吗?
  • 投资商铺的风险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怎么做?
  • 房贷提前还款怎么操作?房贷提前还款流程
  • 解决方案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案例
  • 房子购买贷款利率全介绍(如何找到最优惠的利率和贷款方式)
  • 怎么贷款出来15万(教你快速获取贷款的方法)
  • 七日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野宝七日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
  • 杭州买房了就能落户吗落户条件 现在杭州购房可以直接落户吗
  • 欧洲央行大尺度开启“QE+降息”模式,该如何解读?
  • 投资神话破灭?王思聪旗下普思资本股权遭冻结
  •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特点及优势政策支持【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