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什么?

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纠纷无法协商解决的话,就得通过第三方机构调解或者申请仲裁了。如果这些手段都无效的话,人们只能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要求法院介入处理。民事诉讼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那么,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什么?下面我们跟随小编了解下。

一、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什么?

1、一审程序: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2、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二、民事诉讼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视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讼诉。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讼诉的消费者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确的被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如果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可以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任何一方作为被告,法律将对生产者、销售者起诉的选择权赋予了消费者,由他们选择最方便自己进行诉讼、最有履行判决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对象作为被告。

4、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即具体地提出经营者违约、侵权行为的事实和给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综上所述,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公民参加民事诉讼,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其包括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等。当事人准备发起民事诉讼之前,要写一份民事诉讼状,然后向法院提交相关资料。法院受理后,会择机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出庭辩论,之后法院进行宣判。

相关文章

  • 信阳市初级会计证领取时间,地点学生怎么领2023?
  • 专科会计和物流管理的区别?
  • 上海失业拿生育金多少钱?
  • 交强险可退保吗现在?
  • 会计中级考几名合格能过?
  • 外汇的买入和卖出是啥意思呀?
  • 企业五险缴费基数不一样有影响吗?
  • 学会计的用什么电脑好呢?
  • 上海失业报销医疗费吗怎么报销?
  • 工具包会计分录怎么写?
  • 企业间债务重组一种处理方式进行涉税分析(一)
  • 社会保障板块概念股有哪些?2022年社会保障概念股龙头股一览表
  • 借钱利息计算方法,借款利息计算方法
  • 全国首张数字银行卡百度闪付卡革新传统银行卡的体验模式
  • 社保怎么办理退保?哪些情况可以社保退保?
  • 卓伟直播再爆料 这次目标是谁?
  • 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如何计算?纳税人的税率及计算方法
  • 西安按揭贷款怎么申请?申请流程和条件详解
  • 银行一般贷款的利率是多少,各大银行贷款利率
  • 社保卡分几种有什么不一样?使用功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