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

一、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

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二、隐私权受到侵害找哪个部门?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可以去公安局报警处理,可能处行政拘留并处或单处罚款。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支付赔偿。

相关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侵害隐私权是一种过错责任,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故意或过失。因为,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过错责任是一般的责任,而无过错责任是特殊的侵权责任,以有法律明文规定为必要,而我国法律将侵害隐私的行为当作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并没有规定其应适用无过错责任。

相关文章

  • 上海房价是否会上涨?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
  • 柴油价格如何?
  • 初级会计几号考完?
  • 基金净值1元和2元的涨幅区别?
  • 2016年纳斯达克指数多少点?
  • 上海佳豪在哪儿?
  • 养殖大棚折旧计入会计科目吗?
  • 什么是商业地产公司的排名?
  • 年会奖杯计入什么会计科目里面?
  • 贷款利率上限怎么计算?
  • 哪个银行信用卡可以办理贷款买车_贷款买车的银行信用卡攻略
  • 重庆男子当街刺死妻子 警方:系感情纠纷 行凶者已被刑拘
  • 工行用车贷款,轻松实现你的车梦
  • 基金属于股权投资吗? 项目私募基金
  • 让别人帮忙炒股,让别人帮忙炒股有什么风险
  • 现在股票为什么跌得那么厉害?
  • 如何查看建行卡余额
  • 跨行转账要收多少手续费?四大行跨行转账收费标准
  • 微信快速借钱3000马上到账的平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