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对于微博造谣破百怎么定罪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主观方面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社交过程中遇到恶意诽谤甚至不明攻击,一定要及时报警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网络上,一定不要捏造事实并且随意散布虚假谣言,破坏他人名誉。

相关文章

  • 乐视投资刘涛了吗?
  • IPO申请流程?
  • 意外险手术报销吗能报销吗?
  • 估值偏低的股票能买吗为什么?
  • 基金公司哪家最好?
  • 中级会计师书籍哪里买比较好?
  • 60天理财什么时候赎回最好?
  • 投资回报如何计算?
  • 中级会计实务三科是哪三科?
  • 2016年达成目标策略有哪些?
  • 公积金贷款利率突然上涨,你需要知道的事项
  • 目前国内十大最正规快速交易古董公司名单一览:1.北京保利国际拍卖
  • 年薪多少可以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
  • 税友个人所得税税务管理系统软件介绍。
  • 个人贷款如何申请(个人贷怎么申请)
  • 农村退伍士兵贷款,农村退伍士兵贷款条件
  • 阅文集团发“正版联盟”公告 承担作家所有维权成本
  • 中证登全名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体制的组织架构基本形成
  • 怎么查看股票交易量和买卖情况?
  • 个人所得税申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