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丰简历,红军将领凯丰的生平和个人资料
凯丰(何克全)红军长征时担任的职务如下: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凯丰(1906年-1955年),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在遵义会议上,凯丰错误地与博古等人一道攻击毛泽东;但在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性之后,凯丰一直坚定地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凯丰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等职务。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今中共中央党校)院长
凯丰,原名叫何克全,生于1906年,卒于1955年。他是萍乡市湘东区老关乡三角池人。在萍乡中学读书时,支持“五四”运动等革命活动,1925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26年夏,北伐军进军萍乡,他回到家乡,帮助组织农会。1927年2月回校后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2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巡视员。在青年团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后到香港,担任青年团广东省委书记。1931年5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发动难友进行要求改善非人待遇的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3个月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1933年春受党组织委派到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少年共产党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和书记。1934年1月在中央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1934年10月任红九军党中央代表,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遵义会议上不支持毛泽东,不久改正错误并恢复职务。1937年调任中央宣传部长,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叛党行为作了坚决地斗争。在洛川会议和同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上,先后被选为中央军委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长,并参加党报《新华日报》委员会,配合周恩来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回到延安,先后任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宣传委员会委员,并代理中央宣传教育部长。1945年中共“七大”以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参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东北局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兼沈阳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央马列学院院长。1955年3月在北京逝世。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凯丰,原名叫何克全,生于1906年,卒于1955年。1934年10月任红九军党中央代表,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凯 丰 ( 1 9 0 6 年 - 1 9 5 5 年 ),原 名 何 克 全,江 西 萍 乡 人,中 国 共 产 党 前 期 领 导 人 之 一 。在 遵 义 会 议 上, 凯 丰 错 误 地 与 博 古 等 人 一 道 攻 击 毛 泽 东;但在认识到 毛 泽 东 同 志 的 正 确 性 之 后 , 凯 丰 一 直 坚 定 地 拥 护 毛 泽 东 的 领 导。凯 丰 曾 担 任 中 共 中 央 委 员、中 央 政 治 局 候 补 委 员、政 治 局 委 员、中 共 中 央 宣 传 部 副 部 长、代 部 长 等 职 务。
红九军团担任中共中央代表,随九军团行动。
这个就网上搜索下,往下面的会有答案的
凯丰(1906年-1955年),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在遵义会议上,凯丰错误地与博古等人一道攻击毛泽东;但在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性之后,凯丰一直坚定地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凯丰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等职务。生平资料:1906年2月,生于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三角池村。1925年夏,凯丰在萍乡中学毕业,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27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赴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初,任团中央巡视员,不久任团广东省委书记,化名“开封”,按谐音写成“凯丰”。1931年5月,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凯丰坚贞不屈,3个月后,经党组织的努力,终于被营救出狱,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和《东方青年》主编。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爱护并引导学生运动,凯丰在《红旗周报》《东方青年》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历数国民党罪行,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拓展资料:凯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终因医治无效,于1955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9岁。1955年3月24日,中央办公厅在《人民日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沉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何凯丰同志因病在1955年3月23日12时55分于北京逝世。何凯丰同志灵柩停在沙滩松公府夹道10号原北京大学旧址孑民堂内,定于1955年3月24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举行吊唁,11时起灵,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追悼大会由中央委员会秘书长邓小平主祭,陪祭有陆定一、徐特立、陈伯达、杨尚昆、张际春、李卓然、杨献珍、周扬、张磐石。195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凯丰追悼会的消息。资料参考:百度百科 凯丰
凯丰(1906年-1955年),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在遵义会议上,凯丰错误地与博古等人一道攻击毛泽东;但在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性之后,凯丰一直坚定地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凯丰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等职务。1937年春,凯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并常到抗大讲政治经济学课程,作形势报告。1937年初,凯丰写下了催人奋进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洛川会议和12月政治局会议上,先后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38年2月,凯丰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宣传部长。1939年1月,凯丰到重庆配合周恩来做了大量统战工作。1940年底,凯丰回到延安,任中宣部代理部长。1942年9月,凯丰筹组了中央编译局,亲自编写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等著作,还编译了几本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小册子。1945年,七大以后,凯丰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参加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凯丰任中央东北局常委、中共沈阳市委书记。1952年11月,凯丰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今中共中央党校)院长。凯丰自1927年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回过家乡。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廉洁奉公。1951年3月,凯丰得知二女儿淑英成家并参加了工作,就写信勉励女儿、女婿,“在工作中仍应继续学习,提高政治文化。”告诫他们“应当时时注意廉洁奉公守法”,并在“廉洁奉公守法”几个字下加了着重号,这充分显示了一位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英年早逝凯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终因医治无效,于1955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9岁。
凯丰(1906年-1955年),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在遵义会议上,凯丰错误地与博古等人一道攻击毛泽东;但在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性之后,凯丰一直坚定地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凯丰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等职务。凯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终因医治无效,于1955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9岁。1955年3月24日,中央办公厅在《人民日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沉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何凯丰同志因病在1955年3月23日12时55分于北京逝世。何凯丰同志灵柩停在沙滩松公府夹道10号原北京大学旧址孑民堂内,定于1955年3月24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举行吊唁,11时起灵,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追悼大会由中央委员会秘书长邓小平主祭,陪祭有陆定一、徐特立、陈伯达、杨尚昆、张际春、李卓然、杨献珍、周扬、张磐石。195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凯丰追悼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