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and peace什么意思(爱与和平是什么现代梗含义)
“love and peace”是这几年经常能听到的口头禅,直译过来是“爱与和平”,之所以把和平二字与爱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和平对于我们来说与爱一样的重要。
即便二战已经结束了75年,但地球上的某一片土地,依然还在上演着枪林弹雨、炮火四起的悲剧。为何人类的演变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战争,今天我们将从电影中来寻找答案。
《血战钢锯岭》是美国导演梅尔·吉布森在2016年的作品,主要讲述二战后期美国与日本展开的冲绳岛战役,透过电影探索藏在人性中的善与恶。
01 长镜头丨展现生活的美好
①主人公戴斯蒙德,从小生活在弗吉尼亚一个恬静悠闲的小镇,家里有一位年纪相仿的哥哥。兄弟俩相互陪伴玩耍,在田野间嬉戏打闹,享受着无忧无虑、静谧美好的少年时光。
②戴斯蒙德在安逸的成长环境长大,心怀善念的他因为做了一件好事,而邂逅美丽的爱情。女友是一位护士,两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便很快双双坠入了爱河。他们像很多恋人一样,一起登上山顶,站在山的最高处相拥入吻。
在弗吉尼亚生活的时期,占据了电影的前半部分,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来描写这段恬静的成长岁月,和坠入爱河的美好。
这些长镜头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乡村田野和唯美爱情画卷,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成年之后与女友相爱的点点滴滴,以及绝美的大自然风光,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代名词。
02 短镜头丨体现战争的残酷
二战进入决定性的大后期,战争双方也都倾注了大量兵力,轴心国想要拼死抵抗,同盟国则想要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主人公戴斯蒙德的哥哥私自参了军,而不久后戴斯蒙德自己也了报了名。在经过短暂的新兵训练后,戴斯蒙德很快也被送入了战场,而等待他的则是战事最惨烈的钢锯岭战役。
(高能预警)在真正的战场上,画风一下回到了一片灰蒙蒙的泥泞。地上满是被子弹击穿、被炮弹砸碎血肉模糊的尸体,老鼠在阴沟里啃食则刚刚被机枪切断的手指,驱虫爬满了战士的全身,白茫茫的压根分不清是驱虫还是战士被啃食干净的白骨。
刚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士兵,眼神空洞无神,似乎被恶魔夺了魂,一旁的卡车上,忙碌着装运着堆积如山的尸体。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短镜头,来描绘这段新兵连刚刚奔赴战场所见到的惨状。在来的路上,他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当第一次看到战争这个面目狰狞的魔鬼时,他们一个个都吓得不敢再发出一丝声响。
电影是夸张的艺术,但对于战争题材来说,这句话却恰恰相反,再夸张描绘战场的惨烈,即便是运用最高明的手法,也无法真正体现战争的残酷。
战争片之所以无法真正体现一场战争的全貌,是因为镜头所及,不过几十上百具尸体,而在真实战场上失去生命的,却是一个惊人而又冷冰的数字。一战约战死了1000万人,二战约战死了5500万-6000万人。
战争不是死了一千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一千万次。因为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父母和爱的人。
03 色彩的运用和两段式剪辑丨渲染战争的嗜血
本片的剪辑,显得非常朴实,并没有运用多场景多镜头的穿插叙事,而是最常见的时间顺序交代剧情。
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把上战场前和上战场后分开对比,而导演的目标就是为了用前半段极致美好的生活,反衬出后半段战争的残酷与嗜血。
色彩方面,前半段主要运用了暖色调,象征童年美好的阳光和草地,象征爱情甜美的红色发卡。而后半段变成了冷色调,除了新鲜的血液还保有半点猩红,其余都是破败的土灰色,就连天空也都蒙上了一张巨大的灰布,没有阳光,只有一片死寂和突然打响的密集枪林弹雨,就连受伤士兵们的惨叫被淹没在弹头破壳、炮弹炸开的声响中。
这一刻,战争展露出了它残酷嗜血又冰冷恐怖的一面。
04 原生家庭的影响丨主人公励志成为一名军医
主人公戴斯蒙德虽然愿意上战场,但却一直不肯拿枪。在新兵营里因为不肯拿枪,而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也因为他的这份执着,错过了女友在教堂等他举办的婚礼。
宁愿错过婚礼,宁愿被送上军事法庭遭受牢狱之灾,他的手都不肯碰一下枪,其中的原因在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①父亲是一战退伍老兵,在成长的道路上戴斯蒙德目睹了父亲在战后的伤痛,即便父亲从一战中幸存了下来,但还是整日活在伤痛与自责中,靠酗酒度日。被子弹锉开的伤口或许会愈合,但在士兵心理留下的伤痛,却会伴随一辈子。
②有一次父亲半夜喝醉酒对母亲施暴,戴斯蒙德为了保护母亲,他拿枪顶着父亲的脑门,在愤怒之下他差一点开枪打死自己的父亲,这件事一直让戴斯蒙德内疚了很长时间。
③小时候戴斯蒙德与哥哥打闹时,他捡起地上的砖头拍晕了哥哥,母亲把他带到圣经面前,告诉他:剥夺他人的信命是罪恶之极。
这三件事,共同影响了戴斯蒙德今后的人生,信奉基督的他,发誓不会取他人性命。所以,在新兵营里他没有拿枪,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他依然不会拿。
05 一场最残暴的战役丨主人公救下75名士兵
在战场上,枪是用来杀敌的,而绷带和吗啡则是用来救人的。虽然戴斯蒙德一直没拿枪,但他却作为一名军医,在战场上救下了75人。这75人中,大多是自己新兵连的战友,也有几名是受伤不能动弹的日本士兵,这体现出了医者眼中无国界的道德思想。
戴斯蒙德是战场上躲避子弹的天使,他无心取任何人的性命,他只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救下自己能救的人。他在战场上躲避子弹的求生行为和自己冒死施救他人的行为,也同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戴斯蒙德的行为,是人心善良光辉的体现,而肆意开枪的日本士兵,这是罪恶的化身。
在战场上,子弹代表着杀戮,代表着人性中的恶。而军医则代表着生的希望,他们冒着随时都可能被夺取生命的危险,在战场上搜寻、治疗、搬运则一个又一个的伤兵。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他人,这样的举动是人性纯善的表达。
以往的战争片总是让人看后,对战争萌生畏惧。而该片在达到这个效果的同时,还揭露了人性。
戴斯蒙德虽然救了75个人,但他却永远救不了第76个人,即便让生命耗费到极限,他也救不了战场上更多的人。
搬运伤兵时双手被麻绳摩得皮开肉绽的戴斯蒙德,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依然重新走上了战场。地道里涌出的日本兵,自杀式的向美军扑来,两个手榴弹落在了戴斯蒙德身边,虽然戴斯蒙德昨晚救下了几名日本兵,但这些炸弹都不会承认。
戴斯蒙德为了救旁边的战友,用脚把炸弹踢飞,而炸弹刚好在他的脚边爆炸,戴斯蒙德也成为了一个伤兵,他被阵地后方的战友目送着送出了战场。
06 写在最后丨人类的进化史,伴随着人性善与恶的同行
人类的进化史,一直以来都伴随着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争,而战争带来的伤痛,却总是惨烈的。
无论是侵略方还是防御方,他们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战争的最后,胜利国虽然举国欢腾,但因为战争死去的那些生命却永远的逝去了。
我们从远古基因进化而来,在荒原上筑起了我们的家园,后来又逐渐建立了文明。藏在我们基因中,让我们茹毛饮血食生肉的本能也在慢慢退化。
杀同类,诛异己,人类的早期发展,一直伴随着这样的过程,这体现出了人性最恶的一面。
但在战争之下,依然还是有无数逆风前行的白衣天使,也许她们同样畏惧死亡,但医者的本能让她们甘愿做此行动,她们就是人性极善的体现。
主人公戴斯蒙德虽然在这场战役中救下了75个人,但电影的主题并不是讴歌战争英雄,因为枪响之后无赢家。
导演全片想传达的就只有“反战”二字,镜头的运用、前后情节的对比,都将战争的阴暗和丑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电影用人性善与恶的对比,来警醒世人拥抱和平,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