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法律规定教唆罪怎么判决?

法律规定教唆罪怎么判决?

法律上并没有教唆罪的定义,而只有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的目的的人。

教唆犯的具体判决

对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所谓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所占的地位和它的实际危害,即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对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实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处罚上也应有所不同,对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按照刑法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处罚。

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发育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受坏人教唆而陷入犯罪的歧途,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击坏人对他们的腐蚀,法律作了特别规定。

3.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没有起到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结果。二是被教唆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虽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对于教唆罪,我国没有具体的相关罪名,只有教唆犯这一说法,对于教唆犯来说我们一般以共犯的罪名来进行相关的处理,和犯人所犯下的具体罪名进行判决,如果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情节将会更加严重,如果犯人未能实施犯罪将会从轻处理。

相关文章

  • 48亿保证金美国能用吗?
  • 学会计的学历是什么?
  • 会计中级包过有真的吗?
  • 初级会计净损失指哪些科目?
  • 银行贷款申请条件是什么?
  • 会计科目品牌使用费包括哪些?
  • 大智慧可以绑定手机吗怎么绑定?
  • 华西股份值得买吗?
  • 怎么提高养老金系数的方法?
  • 会计中级每天学几科课程?
  • 盘口数据怎么分析,足球盘口数据怎么分析
  • 大病怎么申请政府救助?大病救助能补助多少钱?
  • 牧业贷款怎么申请?申请流程详解
  • 三大银行接入鸿蒙系统,这释放出什么信号?
  • 贷款投资的方法如何实现财富增值
  • 买房子什么时间办理贷款,买房什么时候可以办理贷款
  • 银行贷款利率表2023新利率(最新银行贷款利率2023)
  • 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各大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 在手机上如何注册炒股,手机怎样注册炒股账号
  • 民生易贷、开鑫贷、E融E贷等P2P平台